微粉网讯:2014年是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简称矿业合作论坛)成功举办的第5个年头。5年来,依托矿业合作论坛这个平台,广西越来越多的地质勘查单位积极“走出去”,与东盟各国和企业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前几届的矿业合作论坛为广西各地质勘查单位提供了一个“走出去”的便捷通道,解决了地质勘查单位进入东盟矿业市场“路子窄”的问题。那么,地质勘查单位“走出去”后如何才能站稳脚跟,扩大广西品牌在东盟矿业市场的影响力?为此,记者近日到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及其下属的地质勘查单位进行了走访。
要“走出去”,必须靠实力说话
地处贵港的广西第六地质队是广西地矿局重点推向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前台的地质勘探单位之一。在前几届的矿业合作论坛上,广西第六地质队签约了多个矿业勘查开发项目。
2013年是广西第六地质队与东盟国家开展矿业合作最为密切的一年,也是该队副队长马天龙最为繁忙的一年。据马天龙介绍,在过去的这一年里,该队主要针对在2012年及2013年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上已签约的2个项目进行跟踪、落实及推动:一个是对由广西金河投资集团、广西第六地质队和印尼经泰集团三方签订的《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高岭土开发利用合作框架协议》项目再次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合作方进一步商议了下步合作勘查开发的具体事项;另一个是由广西第六地质队与广西金河投资集团、越南国际矿产有限责任公司三方签订的《在老挝与越南矿产方面多样化、深刻、全面的合作开发协议》项目,已对越南公司在老挝和越南的矿权区进行了全面考察。
是哪些因素吸引东盟国家的企业选择与广西第六地质队开展合作呢?马天龙说,该队在地质勘查的人才以及设备方面具有领先优势,这是吸引东盟国家企业的主要原因。目前,该队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2人、工程师61人、助理工程师及技术员114人;拥有1000米钻机3台,600米钻机1台,300米~100米钻机6台,以及A0扫描仪、磁法仪、电法仪、全站仪等一整套地质勘探设备。这些优势成为了广西第六地质队进入东盟矿业市场的“敲门砖”。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广西第六地质队与东盟国家有关公司签订合作协议3份(含续签),备忘录2份;考察国家4个(印尼、越南、老挝、柬埔寨)共12人次,考察矿权区27个,涉及铁、铜、金、锰、高岭土、煤等矿种,并从中筛选出了一批具有进一步合作勘查开发潜力的矿权区。
“凭借六队的技术优势和实力,我们计划今年再争取与国外公司签订1个~2个具体项目的合作勘查开发合同。”马天龙信心满满地说。
就在广西第六地质队与东盟国家开展紧密合作的同时,地处柳州的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也在加快对外合作的步伐。2014年1月,受马来西亚承昱矿业有限公司委托,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在马来西亚联邦关丹市铁山铁矿区区域开展了1∶5000高精度磁测扫面工作。
1月下旬,该院物探分院总工程师杨富强带领项目组开赴工作区。由于当地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极不方便,且部分工作区域处于原始森林中,给项目组开展工作带来了极大考验。为了能够保质保量地如期完工,项目组根据工作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结合技术优势,利用质子磁力仪、GDP-32Ⅱ型多功能电法仪等先进设备圈定测区磁异常,了解到了测区内地层、岩体、构造的磁性特征,并对磁性体或隐伏矿床的规模、产出形态、空间分布等情况进行了预测,从而为测区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可靠的物探依据。目前,项目组已顺利完成了1∶5000高精度地面磁测面积约一平方千米,定性地探讨了5个磁异常带的特征、成因以及与矿产的关系,圈定了5处找矿靶区。
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院长陈家联介绍, 2012年以来,该院与东盟国家的矿业部门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目前已开展实施的项目有:柬埔寨奔色玛及根则列地区矿产调查评价,马来西亚联邦彭亨州而连突矿区、关丹市武吉依斑矿区和珍尼矿区1∶1万高精度磁测,马来西亚关丹市铁山矿区1∶5000高精度磁测,老挝1∶20万沙耶武里幅地质地球化学调查等。
在这些项目中,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通过应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解译等先进技术,圈定找矿有利靶区,并运用大比例尺地质、物探、化探测量及探矿工程揭露,对测区进行综合评价,为东盟各国提供了丰富可靠的物探信息。
据了解,除了广西第六地质队、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外,广西地矿局下属的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三〇七核地质大队等单位也分别承担了在东盟国家的基础地质调查和找矿任务。截至目前,所有经广西地矿局各地质勘查单位勘查的区域,所提交的地质资料合格率均达到l00%。在东盟矿业市场上,广西各地质勘查单位凭借其过硬的技术实力,逐渐赢得了东盟各国的青睐。据统计,2010年~2013年,广西地矿局在4届矿业论坛上与东盟国家共签订矿业合作协议28份,合作金额达150亿元人民币。
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融进去”
东盟多数国家由于缺乏资金、人才和技术,地质勘查开发程度较低,是矿业资源亟待开发的“价值洼地”。然而,地质勘查单位要想在这些国家站稳脚跟并打开市场,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实力,而且还要“入乡随俗”。正如一位老地质专家所言:地质勘查单位不光要“走出去”,还要想方设法“融进去”,要融进当地的市场环境,也要融进当地人民的生活。
马文恩是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地勘分院的一名普通地质队员,2012年和2013年,他都参与了该院在柬埔寨的矿业合作项目。回忆起在当地工作生活的日子,他感慨万千。他说,有一次,项目组的工作车由于发生故障被送到修理厂,一时半会找不到替代车辆,大家都十分着急,因为如果不能按时到达工作区,就会给项目的进展带来麻烦。项目组驻地的一位柬埔寨房东得知这件事后,马上准备好了自家的皮卡车,他告诉项目组负责人:“没事,开我的车去吧!”后来,项目组得以顺利到达工作区。
马文恩说,柬埔寨人民对华人特别是中国人民非常友好,项目组刚到柬埔寨蒙多基里驻地的时候,由于当地物资十分匮乏,很多生活用品都要自己制作,好心的柬埔寨邻居主动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制作饭桌及凳子等生活用品。同时,项目组的队员们也严格遵守外事纪律,谨言慎行,充分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在工作与生活中学会了与当地人和睦相处。“无论是雇请的当地民工还是当地人民,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在柬埔寨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是我们已经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马文恩笑着说。
地质勘查单位不仅要融入东盟国家人民的生活,还要融入当地的市场环境,掌握当地的矿产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白人家的游戏规则”,这点更为重要。
有一家区外的地质勘查队在柬埔寨做物探勘查时,发现成矿效果比较明显,于是和当地一家企业签订了合同。后来,由于当地矿产政策发生变化,这家企业中途突然停止了项目合作,结果这家地质勘查队前期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打了水漂。
陈家联说,地质勘查单位对风险预估不足,对当地的政策法规不了解,把在国内开展工作的老办法拿到国外去用,这不仅拿不到矿权,还会给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地质勘查单位需要主动融入当地的矿业市场环境,主动和当地矿业部门进行对接,主动掌握当地的矿业信息,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也是为下一步登记矿权打好基础。
目前,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已在柬埔寨设立了自己的公司,通过这个平台为国内和柬埔寨的企业提供矿业合作信息、登记矿权等矿业服务,为地质勘查单位更好地“融进去”打下良好基础。
让“走出去”步伐迈得更稳健
近年来,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国际矿业市场整体不景气,加上东盟国家矿产政策多变等因素,广西地质勘查单位“走出去”并非一路坦途,一些项目的合作出现了波折。一些人甚至担心:地质勘查单位还能否继续“走出去”?
在陈家联看来,未来几年,广西的地质勘查单位不仅要更多地“走出去”,还要走得更好更远。在与东盟各国开展矿业合作过程中,地质勘查单位关键是要沉得住气,要沉淀下来,打出品牌,树立威信。
陈家联说,这几年来,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旗下的物探分院、地勘分院和工勘分院在东盟国家打出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单位名声在外,一些东盟国家纷纷主动找上门。“越南、老挝等国家的矿业部门和不少企业都主动联系我们,要求我们提供物探信息。这说明相对于其他地质勘查单位,广西的地质勘查单位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一方面是我们的人员更为专业,物探技术和物探设备都较为先进;另一方面通过几年来不断地‘走出去’和地缘上的亲近,东盟各国对广西地质勘查单位的了解逐渐加深,良好的信誉使得东盟国家在与我们合作的过程中更加放心。”
广西地矿局对外合作处副处长陆济璞认为,广西的地质勘查单位要想走得更好更远,在利用好自身优势的同时,还要实现全方位、多渠道的“走出去”。过去大家一心为了登记矿权,只注重矿产勘查这一条腿走路,而忽视了工勘这一条腿。实际上,从很多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到,地质勘查单位都是以工勘开路,以工勘积累资源,并最终打开了市场。“一些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我们可以积极地参与他们的基础工程建设,比如建桥、修路等等,通过工勘打开路子,拓宽业务范围。只有两条腿跑起来,速度才快啊!”陆济璞说道。
同时,陆济璞建议地质勘查单位在矿业合作中要注意4方面:一是登记矿权工作始终不能放松,要为登记矿权打好基础;二是积极承担援建工作,以此为突破口开展登记矿权工作,并为登记矿权争取到一些优惠政策;三是随着登记矿权的难度越来越大,地质勘查单位可以以技术入股的形式,积极与国内外大型矿业公司进行合作勘查;四是利用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矿业贸易。通过矿业贸易合作,引申出矿产勘查等周边业务,拓宽业务范围。
随着广西与东盟各国矿业经济合作逐渐驶向快车道,广西与东盟各国矿业合作的前景一片大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广西地质勘查单位将实现从“走出去”到“融进去”的转变,在东盟国家打出声望、打响品牌,在东盟矿业市场中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