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之后,营改增试点将全面推开。最后的节点,市场难免风吹草动,“一大波”国际酒店如万豪、洲际、凯悦、希尔顿、雅高、香格里拉、粤海喜来登先后上调房价,并将涨价理由归咎于即将实行的“营改增”。
表面看,这是一个典型的“羊毛想出在羊身上”的逻辑,不过,锅不能随便甩给营改增。实际上,此次营改增后酒店业不用再缴纳5%的营业税,而是按“住宿服务”税目缴纳增值税,税率为6%。而由于增值税是价税分离计算,一般纳税人税负比原营业税的5%实际仅微增了0.66%。
细算一下,即便不计算增值税的抵扣销项税额,一家没有任何经营行为的酒店,只增加0.66%的税收。但是,按实际操作,酒店购进货物、服务、不动产等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均可以抵扣其销项税额,预估增值税实际税负与原营业税相比应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
税改关键期,不能怪酒店“闹情绪”。市场有意无意“试错”再正常不过,但惟有牢牢落实营改增,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形成默契的利益共同体,才能避免一些暂时的插曲对冲整个营改增的减负红利。
更多细化税则披露前甚至全部细则出台后,都可能出现下一个“酒店业”,这也在提醒政府营改增全面推开,要做的工作一项都不能少,甚至要“变本加厉”争分夺秒。
直到昨天,关于营改增房产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还在实时更新,政策赶早不赶晚不能“半夜鸡叫”,细则宜精不宜糙,要让企业会操作好落实。企业趋利避害,市场闻风而动。但只要能够真正给企业减负,助推企业利润增长,市场天性反倒是“营改增”扎根落地的命门。
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中以流转税为主,一定程度上导致利润率较低的行业成本较高。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覆盖除建筑业之外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则课征营业税。划分行业分别适用不同税制的做法,越是在经济转型企业脱困的征途中越显现出不合理性和缺陷。
增值税所征收的对象是商品流转过程中的增值部分,要实现全面减税的效果,要对所有流转环节都实施增值税,增值税的抵扣链条才能完整。因此营改增全面推开,将竭力覆盖所有货物与劳务,二三产业的抵扣链条将彻底打通,以此解决经济供给结构扭曲脱节问题,也给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系统性减轻税负而不是单一调整部门性税率,这一思路正切中供给侧改革的要义。按照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改善供给的一大工具就是减税,且这种减税正是全面适当地降低宏观企业税负。可以预见,营改增收官战打通的增值税流转链条,也能够普惠性地使得企业和个人都感受到减税带来的获得感。普惠性的减负之后,如何将这一利好切实转化为企业利润和职工收入,未来还要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