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是海外并购的主力军,2015年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占比达58%。其中国内主板和中小板上市企业交易数量占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交易总数达61%,远高于2014年的39%。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交易平均金额远大于非上市公司,去年主板上市公司交易金额位居第一,超过香港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交易金额。
海外并购是走出去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数量井喷代表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热度持续升温。走出去是大型企业实现“全球化”的重要途径。
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培育出来了一大批大型企业,其中财富世界500强的数量过百甚至超过了日本,而且有直逼美国的态势。但是,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限制,我国很多企业虽然规模上很大但是普遍国际化程度不高,鲜有全球行业领军公司。例如《财富》中国500强中前20名的企业并不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如果以海外收入为标准衡量,可以看出企业规模和国际化不成正比。国际收入最高的前20个中国品牌平均26%的销售额来自海外,而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企业即美国500家上市公司平均33%的收入来自海外,中美企业国际化程度差距之大显而易见。
另外,一方面全球化和互联网给很多行业的公司经营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竞争的国界和边际愈发脆弱和模糊;另外一方面,国内整体经济在转型升级的过渡时期,产能过剩和库存严重在部分领域十分严重。
这些因素都迫使很多本土公司必须走出去,或者为了提升全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或者为了转移产能、消化库存;或者为了保证资源供给、优化采购,或为服务当地中资企业客户、产业聚集等等。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上升,与世界经济融合进一步加深,本土大型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势必向外扩张,因此走出去是大势所趋,规模和数量未来可能继续攀升。
事实上,“十三五”对企业走出去给予了很大关注,其中提出“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跨国企业。”当然,在我国很多公司还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较低端的时候,技术、标准和服务的大规模走出去还需要一定时间。
普华永道的研究显示,最近几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仍然以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市场为主,去年开始亚洲国家的并购开始增长,数量上仅次于欧洲和北美,国家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可能是背后的重要因素。
从金额来看,欧洲去年超过北美位居并购首选区域,亚洲第二。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以及中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导致需求减弱,我国企业在南美和澳大利亚的并购活动降温。在政策的鼓励下,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表现抢眼,直接投资合计148.2亿美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与全球市场融合进一步深化,大中型企业尤其是A股上市公司实力的积累,走出去的企业规模和数量未来将继续增长。这将推动中国企业整体实力更大更强,国际化程度更高,也只有走出去才能成为真正的“全球化”公司。(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