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制造业的作用很关键。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助力万千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积能蓄势。近期,记者深入制造业大省湖南,走进长沙、岳阳、衡阳、益阳等地的5家典型企业,分别从破解“缺电”“缺芯”“缺柜”“缺工”“缺钱”5个难题方面探寻纾困解难、补缺稳产的生动故事。其中既有大型企业,也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既有企业高管、一线员工的经历,也有政府官员、银行职员的声音。这篇来自制造业一线的“稳产记”,字里行间透着“韧性”“信心”与“决心”。
“平稳度过了用电最紧张的时候”
湖南省衡阳市是“老工业基地”。位于衡阳市衡南县的特变电工云集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的企业。不过,前两年,这家与“电”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企业,却遇到了缺电问题。
回忆这一窘境,公司副总经理唐赛军说:“最严重的时候,产品难以及时产出,交货时间最长延期1个多月,我们不得不给客户发解释函、道歉信。”
特变电工云集电气有限公司的年用电量超过100万千瓦时。每年从7月开始,企业进入交货高峰期,也正好赶上夏季用电的紧张期。
9月,记者前往这家企业采访时,唐赛军长吁了一口气:“今年的订单同比去年增长30%,但我们打了一场有准备之仗,平稳度过了用电最紧张的时期。”
应对“缺电”,关键在于“调峰”。这家企业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衡阳市首个企业储能电站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在厂区看到,储能电站由四个大小不一的“集装箱”组成。用电紧张期间,储能电站在晚上12点以后开始充电,最多能够存储2000度电,到次日下午放电支持生产。
除了储能,特变电工云集电气有限公司还建设了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在节能降耗上做文章。企业每条产线、每栋办公楼都安装了智能电表等终端,水电气数据通过传感器传输到后台。大屏幕上,每条生产线的用电情况一目了然。一旦出现能耗异常情况,工作人员会及时处理。
“用电紧张的时候,哪怕节省出一度电都很宝贵。”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肖怀晟说,根据能耗情况,企业更加精准地进行产能规划、调整排产时间。截至目前,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已为公司节省电费近70万元。
用电有保障,企业生产忙。记者采访时看到,生产线上,自动化切割机等设备繁忙运作,企业满负荷生产。该公司制造工程部部长汤敏说:“往年用电有缺口,我们掰着手指头用电,今年供电有保障,我们没有以前的焦虑感。”
为了进一步保障电力供应,这家企业还计划利用3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建设屋顶光伏项目。唐赛军说,屋顶光伏项目建成后,将和储能电站形成“微电网”,大幅提升调峰调频和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除了企业自己想办法,电力部门也在积极助企保供电。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湖南从“供需两端”着手,确保重点企业生产用电,电力供应实现了总体安全平稳。
国网衡南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颜蒴说,8月下旬,他们时时盯着负荷曲线,分析哪些线路可能过载,分析企业各时段的用电情况,做到精细化管理。对专变用户,党员服务队还开展巡视、红外测温等增值服务。
“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威胜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智能电表的企业。对于这家企业来说,MCU等芯片作为关键零部件,是稳生产不可或缺的“粮食”。
去年以来,“无米下锅”的问题显现。今年年初,记者前往威胜集团采访时,相关负责人很是着急:数以百万计的产品因为缺少芯片难以及时交付,企业“等米下锅”。“这是我从业10多年没有遇到过的情况,有些始料不及。”威胜集团供应链管理部经理贺方伟说。
对于芯片供应问题,威胜集团以前不是没有预案,最常用的办法是加大备料力度、延长备料周期。然而,在芯片非常紧缺的情况下,这种常规办法已不管用。
如何让芯片供应更加稳定、可控,成了企业的头等大事。以前,威胜集团的MCU芯片供应商主要有2家,相对固定。为了“补缺稳产”,企业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启动“多品牌、多平台”方案,即增加新的芯片供应商。
在智能电表相关行业,增加新的供应商,意味着从软件到硬件都要重新验证,同时还要获得下游客户的认可,开发周期一般长达一年至一年半。
威胜集团主管供应链的副总裁陶纯丽说,为了加快开发验证进度,研发工程师、产品项目经理、供应链工程师、采购工程师、供应商技术人员连续奋战,硬是将开发周期压缩到了半年以内。
经过芯片测试、整机测试,拿到新产品检测合格报告的那一刻,陶纯丽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今年5月,新产品开始批量交付。
近日,记者再次走进威胜集团厂区,只见智能立体仓库里装着芯片的货架整齐有序,一盘盘芯片被不断转运到生产线。
贺方伟介绍说,目前,威胜集团的MCU芯片有了4家供应商、4套解决方案,新产品占比达到60%。今年三季度,“缺芯”的问题明显好转。
“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陶纯丽说,过去供应链主要追求成本、价格,现在要立足自主可控,追求安全性,合作伙伴要多方布局、多区域布局,同时建立深度合作和战略合作关系。
“缺芯”问题缓解,“稳产”更有保障。陶纯丽说,企业将在四季度加大产品交付力度,“追回”上半年的生产缺口,有望实现年初制定的增长目标。
“货运新通道助力产品‘走出去’”
作为长江八大良港之一的岳阳城陵矶港,是湖南对外贸易的“北大门”。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紧挨城陵矶,依靠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优势,公司多款产品远销亚洲、中东、美洲、非洲等地区。
近年来,岳阳林纸海外市场份额快速增长,但国际海运市场的风云变幻却给出“当头一棒”。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集装箱区域性短缺、国际海运价格飙升,在2021年出现“一柜难求”。近期,海运价格虽然出现大幅下跌,但船运公司相应缩减运力,“缺柜”问题仍然存在。
“我们想了各种办法,努力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出口拓展部部长王子刚说,一方面提前掌握信息,了解各大船运公司的舱位分配情况,及时沟通,为出运安排计划,不再被动等待。另一方面根据箱源情况和运价走势,择机与货代公司签订中短期运价协议,尽量保持运价稳定。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 0px solid rgb(0, 0, 0);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middle; max-width: 100%; height: auto;" alt="" />
湖南城陵矶国际集装箱港的集装箱装卸现场。记者 周楠 摄
湖南城陵矶国际集装箱港附近有不少船运公司,王子刚是这里的常客。“这是本月的订单情况,帮忙去协调船东。”“帮我们盯着进口货场,一有空箱腾出来就赶紧‘圈定’。”他一边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海运信息,一边跟船运公司负责人交代。
除了常规手段,岳阳林纸还开辟了“铁海联运”新通道。据了解,过去,岳阳林纸出口货物都是在城陵矶港装箱,再通过长江航运,从上海港出口。今年4月,公司尝试在岳阳北站装箱,通过铁路运到深圳,从深圳港出海。
王子刚介绍,如果按传统思维,需要以散货或铁路集装箱形式运到深圳,再转运装进海运集装箱。既有两次装箱流程繁琐、花费时间较长等问题,货物也容易破损。
“我们跟货代公司、船运公司、深圳方面反复沟通,10人以上的电话会议就开了至少5次,后来还把岳阳北站负责人拉进来。”王子刚告诉记者,经过多次商谈,大家决定采用“铁海联运”方式,即从深圳港运来海运集装箱,在岳阳一次性装箱,再通过铁路运到深圳港出海。
“通过多方衔接,解决了异地用箱问题,避免了损耗,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比传统方式节约10天,省出的时间够运一趟货到马来西亚。”说起“铁海联运”的效果,王子刚露出自豪的神情。
开辟“出海”新通道,“缺柜”问题进一步缓解,岳阳林纸出口更加顺畅。今年1月至7月,公司出口量同比去年大幅增长,共计出口箱量为小柜2151个、大柜847个,货量为6.2万吨。其中,“铁海联运”的货物量占比超过30%。
“预计今年出口额将超过1亿美元,创下公司的出口纪录。”王子刚说。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 0px solid rgb(0, 0, 0);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middle; max-width: 100%; height: auto;" alt="" />
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出口拓展部部长王子刚(右一)在车间查看产品。记者 白田田 摄
“稳住了招工引才的‘基本盘’”
位于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长春工业园的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研发、生产印制电路板为主的企业。
走进公司的食堂,门口挂着一块由湖南省总工会颁发的2021年度“百优食堂”牌匾。许多工人正在用餐,餐盘里菜式丰富,工人把饭菜垒得高高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肖俊告诉记者,公司对后勤非常重视,要求食堂持续创新菜品。“留人先留住胃,这很重要。”他说。
“目前公司有普工2200多人,一线工人月薪为四五千元,部分技术工月薪能达到9000元。”不过,肖俊感叹,尽管员工薪资待遇、后勤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但总体上仍面临用工偏紧问题。
今年8月,在总部的支持下,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动扩建工程,在当前产能基础上增加30%左右,需要新招工600多人。
公司充分发动员工推荐,并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举办现场招聘会,结果声势浩大开展了半个月,只招到90人,缺口还很大。“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安装都在同步进行,如果工人招聘和培训跟不上,就会耽误项目投产。”招工的焦虑让肖俊寝食不安。
8月底的一个周六傍晚,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处处长谢容德找到资阳区区长黄瑛,反映企业面临的缺工难题。“区政府当天晚上就发通知,组织各街道、乡镇相关负责人,次日下午三点到我们公司开了现场会。”谢容德回忆。
资阳区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高峰说,政府迅速安排9个户外大屏,连续一个月滚动播放招聘信息,各小区电梯视频也同步显示。此外,还印制张贴了1万张招聘海报,向资阳区及周边县市区发送18万条招聘短信。
这些举措立竿见影。“没几天我们就招到了262人,马上组织培训,放到其他车间熟悉流程,稳住了招工的‘基本盘’。”肖俊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缺高端人才也是一大难题。”谢容德告诉记者,公司近年来转型升级,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益阳的区位对高端人才缺乏吸引力。
为此,资阳区成立产业发展中心,同时,制定引才专项补贴政策,在职称评定、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畅通“绿色通道”。
资阳区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陈智勇介绍说,近两年,先后帮助区内重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7名、技术型人才50名。
为了留住人才,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对重要岗位、经理级以上的工作人员以及很有发展前景的员工给予股权激励。
在广东工作了8年的范红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益阳,如今是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经理。“政府有补贴,公司有激励,我在这里能实现自己的专业抱负,也对公司未来发展很有信心。”说起这些,范红显得干劲十足。
“供应链的资金流活了起来”
长沙是知名的“工程机械之都”。在长沙市宁乡高新区,湖南星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生产高空作业平台著称。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是一根紧绷的弦。”说起资金问题,星邦智能总经理许红霞很有感触地说,高端装备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成立于2008年的星邦智能“从小到大”的成长之路,也是不断突破资金瓶颈的过程。
近两年,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遇到了新的情况。星邦智能是工程机械产业链中的主机厂,连接着一大批上下游中小企业,上游是各种零部件配套企业,下游是分销商、代理商以及施工企业、业主方。
“整个供应链一环扣一环,面临着较大的资金支付压力。”星邦智能财务总监马路解释,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部分工程项目资金支付困难,压力就会传导到主机厂,规模较大的主机厂还可以“挺一挺”,配套的中小企业就可能面临生死考验。
如何应对“缺资金”?一方面,制造业龙头企业需要有针对链上企业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希望向更多中小型制造企业赋能、输血。
银行客户经理和星邦智能财务人员坐在一起商量时,双方一拍即合,决定试水供应链金融模式。
据了解,在新的模式中,银行将供应链相关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授信。近两年来,中国建设银行长沙湘江北路支行为星邦智能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额度达到1亿元。截至目前,已有30多家供应商获得相关融资。
中国建设银行长沙湘江北路支行客户经理丁佑说,流动资金贷款等传统产品,一般需要线下提交大量资料,不方便、不灵活。而供应链金融可以完全采取线上模式,从提交融资申请到银行放款,最快只需2个小时。
湖南中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为星邦智能提供支腿、底架、爬升架等零部件的上游企业。“受疫情影响,公司流动资金紧张,我们通过供应链融资,几个小时就到账了。”这家配套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李戈说,公司已累计申请相关贷款5100万元。
“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活了起来。”马路说,主机企业在帮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的同时,也降低了自身的采购成本和经营风险,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目前,星邦智能正在爬坡、扩张期,计划投资新建国际制造城等新项目,今年的销售额也有望较大幅度增长。许红霞说,下一步,星邦智能还将争取扩大供应链金融的授信额度,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供应链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