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让供应商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宜宾江安崛起“中国西部化工基地”

   2015-10-23 本站admin11650
核心提示:近日,记者走进江安阳春坝工业园区四川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即“1525工程”)、四川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采访时,看见在长江北岸江边矗立着一个占地上千亩的化工厂,厂里传出“轰隆轰隆”的机器声。这里将建成“中国西部化工基地”。  随行的园区办工作人员罗朝蓉告诉记者,到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经达到58家,入驻园区的第一个企业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是宜宾天原集团下属核心企业,公司从宜宾市区“退城进园”,落户到阳春坝工业园区,占地1400亩,已投入40亿元建成年产50万吨PVC、年产48万吨烧碱、年产120万吨
近日,记者走进江安阳春坝工业园区四川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即“1525工程”)、四川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采访时,看见在长江北岸江边矗立着一个占地上千亩的化工厂,厂里传出“轰隆轰隆”的机器声。这里将建成“中国西部化工基地”。  随行的园区办工作人员罗朝蓉告诉记者,到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经达到58家,入驻园区的第一个企业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是宜宾天原集团下属核心企业,公司从宜宾市区“退城进园”,落户到阳春坝工业园区,占地1400亩,已投入40亿元建成年产50万吨PVC、年产48万吨烧碱、年产120万吨水泥、20万千瓦热电、年产3万吨三氯乙烯等项目,年产值可达40亿。目前该项目已建成投入生产,海丰和锐将成为“西部化工基础”的龙头企业。  江安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周文武告诉记者,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工业经济放在工作首位,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规模总量上台阶,目前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已达47户,产值上亿元的企业31户,去年工业总产值16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4亿元,同比增长36.26%,增速居宜宾市第三位,连续3年居全省扩权强县第一位。二是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去年累计引入县外资金72.3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33.2亿元的两倍多。15个市级招商引资重点督办项目履约率为100%。三是园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去年园区新入驻企业11家,工业总产值达119.8亿元,工业增加值31.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6.07亿元,“一园两区”的产业集聚功能进一步提升。四是项目建设催生新活力,海丰二期总投资18.3亿元,今年2月正式投产;天竹9.5万吨/年竹浆粕项目总投资9.8亿元,综合楼已完成80%,厂区公路基本完工;盛世华夏酒业2万吨/年基础酒技改项目正加快征地和厂区道路建设;皖北煤电二龙口作业区一期建设正式启动;大蜀油库、梦园酒业、三湘化工、凯程机械、红启合金等项目正稳步推进。  在谈到今年江安工业经济目标时,周文武说,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县乡换届之后的起步之年,也是县域工业经济加速突破的关键之年。为此,今年工业经济工作将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转型超越”工作主题和“两化互动、两岸同舞、提速增效、富民强县”的工作基调,主攻重大项目,突出园区载体,提升服务质量,强力培育主导产业、骨干企业,确保全年实现规上企业总产值200亿元,增长30%;新增规上企业5个;工业增加值达到56亿元,增幅达30%以上;招商引资完成市上重点督办项目12个,到位资金39.8亿元,奋斗目标50亿元;新引进5个项目入园开工建设,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68亿元。  在谈到如何保证实现今年工作目标时,周文武说,我们将按照既定目标,全力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为实现目标提供保障。  一是主攻重大项目,强力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企业集群。重大项目是江安工业经济赶超争先的“火车头”,要把重大项目作为工业发展的突破口,全力以赴地在“引”和“推”上做文章。围绕“绿色化工、竹类加工、酒类食品、港区物流”四大产业链,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加大项目储备,强势推进产业招商、以企招商,统筹推进上下联动招商,促成全民招商的氛围,不断增强招商的实效,力争有更多的企业入驻江安。  二是突出园区载体,强力推进软硬件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园区道路,电力设施,配气站、绿化亮化、管网工程,员工培训中心,康家坝污水处理厂以及安置房建设等项目,以及工业渣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外排管网建设,要加速推进,不断提升园区形象,增强园区对企业投资者的吸引力。要提升园区服务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为区内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开发、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解决自己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按照“服务流程零障碍、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缺陷、服务效果零投诉”的要求,切实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高水准服务。  三是坚持服务至上,强力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保障水平。要千方百计化解土地制约问题,通过增减挂钩、土地置换、盘活存量、向上争取等办法,确保土地的供应量;通过投资强度控制等办法,根据企业建设的实际需量供地,确保不浪费土地资源,做好土地供应增量。要千方百计破解资金瓶颈,要助推银企合作,及时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确保银行贷款向优质企业安全、及时投放。要千方百计保障电、气、运输,强化电力负荷的预测管理和错峰用电的组织协调,既保障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又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加强与油气供应单位的协调,争取更多的指标和更优惠的价格,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实施工业品运输“通畅工程”,完善大宗产品和物资畅通运输的协调机制,优先保证工业品运输车辆的通行,提高企业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通畅能力。  四是汇聚各方力量,强力打造联动格局,提升运行质量。工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企业齐心协力来共同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关键靠企业,企业发展关键在企业家。政府职能部门要真抓实干,抓细抓实抓到位,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直接为企业服务,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也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更好地贴近企业、贴近项目,确保项目加快签约、建设和投产。县上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工业发展联席会,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解决和督办。(四川经济日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冀ICP备15025522号-1  |  冀公网安备13012102000097号